邓月
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而心中有爱才能向别人施爱。
作为一位班主任老师,我一直将“爱”字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并上演了许许多多有关爱的教育故事。我认为,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此话不无道理。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面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等特点,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复杂,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的强制性的训教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性突出的特点,而和风细雨似的爱的教育方式更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亲娘一样关心。博大的爱会让学生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把班主任的爱比作亲娘的爱,道理很简单:亲娘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打心里疼爱,这种“真爱”,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只求孩子成人成材。这种爱是天地之间至纯至美的爱,是最崇高和伟大的爱。一个老师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一份压力。一直以来,我就是心怀这样的想法去面对我的学生,时刻铭记:奉献爱心,立足本职。
细节,最容易感染人。一部小说,催人泪下的往往不是那恢弘的大场面、大事件,反而是一些小小的细节,把爱的细节施给被爱的人,他就会在时刻充满热情。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他们就会把爱化为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这让我回忆起三年前第一次组建班级时的一位学生:如今她已经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圆她的大学梦了。
她品学兼优,只可惜上帝给她安置在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那个场面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我正在忙着接应各个家长的到来。这时有一个家长步履蹒跚的向我走来,他是那个学生的爸爸。他眼含热泪的和我说:“老师,我求求你帮我好好关照一下我的女儿,她三岁时,我和她母亲离异,从此我们父女俩就开始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可是现在我患脑出血刚刚病愈,我现在又没有生存能力,只是尽自己所能挣点解决每日的吃饭钱。
孩子既要强又自卑,我当父亲的除了着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孩子回家说,很信任您,麻烦您和我女儿多沟通沟通……”说着说着,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在我面前已经泣不成声了。俗话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也情不自禁的被泪水润湿了眼眶。我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放心吧。”望着这位父亲远去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回家和丈夫商量后,做出了一个爱心决定:在这个学生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每月都拿出一百元来资助她。现在回忆起来,的确,整整三年,我从未间断过,偶尔因忙于工作推迟几天,也会被丈夫提醒及时弥补上。
这样,这位学生因为这种爱的力量使她渐渐的丢掉了自卑,变得开朗、大方、对生活和学习也有了热情。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对我说:“老师,等我将来挣钱了,第一个回报的人就是您。”因为她早已经把我当作母亲。除了她,我也会把这种“母爱”用不同的方式施予给别的学生。那一年的母亲节,我收到了一大束鲜花,落款是一年八班全体儿女,而那时我还不是一名母亲。
人生最先应当接受的就是教育。没有情感和感情淡漠的人,他的人生肯定是没有光彩,不幸福的。现在,很多学生患有“感觉缺乏症”,对什么事物都没有感觉,对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以及各方面给予他的爱全然“没感觉”,孩子的“没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感情培养上有些欠缺,这样的学生会走向自私,即使他经济上很宽余,但仍然不会幸福。
我总教育我的学生:只要你们尽力了,无论你做到什么程度,只要和自己过去比进步了,我都会认为,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会一直以你为骄傲,不在乎你将来是工人、农民还是教授。通过这种方式,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值得欣慰的是在我的班级中许多学生告别了自私、冷漠,而变得大度、热情。这无疑是因为爱的存在才产生这样的效应的。
行为的作用,其实胜过千言万语。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胜过言语。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应该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领路人。
因此,我力求成为学生心中的丰碑:如果希望自己的学生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如果不想让学生欺负别人,自己就不能打骂体罚学生;如果希望你的学生仪容仪表符合学生身份,你自己的仪容仪表首先符合教师身份……简单一句话,为人师表,时刻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这将决定孩子的素质。
对于我来说,例如,为了修正学生的仪容仪表,我首先拿掉了所有饰品,穿衣着装也都是以得体大方、符合教师身份为标准。回顾起来,这种榜样行为的确能够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影响,这种方式的影响胜过言语的说教。
我在前面提到,爱学生应该象亲娘一样,但爱学生是有原则的,迁就学生不是真正的爱,娇生不能惯养,有时也要像后娘一样“狠心”。学生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不可能事事都能迁就和满足他。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的拒绝会比当时的拒绝给学生的打击要大得多。当学生放纵的欲望最终被拒绝时,轻者会造成学生的焦虑恐惧,烦燥不安和悲忿绝望的心理,他会觉得世界上谁都跟他过不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学生的轻生自杀行为。我认为,“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学生,那么,面对学生不合理的要求,您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这方面我深有感触。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的感受: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失败的成就,你会惊奇的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上一条:优秀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
下一条:“懒”班主任的班级管理